logo 残烛人生 ——【老潘网志】始建于2005年4月,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残阳斜似火,烛泪锁心房。最忆少年恨,春秋自短长。本站文章禁止一切形式转载或商用。
网盘 管理
潘传振:残烛人生炼成记   今天是:
2011年度工作总结

转眼间,2011年又已成为尘封的历史。回望过去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豪迈气概依然在耳边回响,辛亥百年的历史沉淀仍显得那样厚重,世界局势的时而动荡与纷繁复杂令人捉摸不定,而我们学校2011年高考的佳绩令人欣喜,特别是班子变化带来的新气象令人欣慰。

一、践行诺言:二十年的坚定守望

人生苦短年华虚度,岁月无情人间有爱。在滩中讲台上20年的教学和将近10年的学校管理经历,让我对这片土地、这帮同事和一批批学生充满了热爱和感激。虽然难免有职业的倦怠、失意的苦恼、挫败的沮丧,但是回忆20多年来,学校给予我的种种关怀和期许、各种精神荣誉和鼓励,让我不得不像敬爱自己父母一样来敬爱她。我非常珍视这一祥和宁静的环境,我时刻要求自己怀揣感恩之心,不断传承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关注学校的发展现状,关注学校的发展未来。

我一贯追求的思想风格是:低调做人,谨慎说话,默默做事,甘当绿叶,积极在后台干活;一心为公,不谋私利,办事讲原则,讲规矩,维护大局,服从领导。我一心追求的三种人生境界:一是高度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坚持正义,追求公平,三是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我一直崇尚的人生信条是:做真人,说真话,办真事;老老实实,干干净净,堂堂正正。“心胸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我一直在为此努力思索,也在努力践行。

非常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给我阳光般的温暖和鼓励,大家对我的不足与欠缺给予了足够的包容与关怀,令我十分感动。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因为工作的需要,性格的缺陷,过去的一年,可能说了一些过激的话,做了一些过左的事,在工作方法上对有些同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我是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些积极的变化,因此这些话、这些事的确是自己的一片真心、一片好意。现在总结起来,发现自己思想上仍然是那么不成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全局观念还不够,原则性过强、灵活性不够,情绪化倾向严重等,希望能够有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和修正。

说来也怪,人过四十,就有了一些怀旧的情绪,回忆起刚刚到滩中工作,校长张先举同志告诫我说,恐怕在三五年里不能向学校提调动的事情,我牢记于心,并曾用“扎根农村,笃行无倦”回应学校领导的教诲。其实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作为一名老师,在哪里都是教书,尽力教好自己的书,享受自己平淡的幸福人生就足矣,哪有这么多想法呢。现在仍然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历时20余年,经历四任校长,眼观数十名同事先后离校高就他方,虽然不断有朋友提醒我,岁月不饶人,应该给自己的后半生找到一个幸福的港湾,但是我仍然觉得滩桥就是一个幸福的港湾。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矛盾也在不断产生、变化,学校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好像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师生的精神信仰和思想水准都在跟着形势悄然发生改变,但是我始终坚信,像我们这样生在农村、身处夹缝的学校,精神信仰是不可丢弃的,一旦摧毁,后果不堪设想。“团结、拼搏、奉献、创新”是学校的精神,也是学校的灵魂,其中“团结”是前提,因为个人的力量是这样渺小,只有团队的力量才无坚不摧。我们如何进一步弘扬我们的精神、进一步净化我们的灵魂,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的确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二、风雨兼程:为神圣的希望奔跑

2010年夏,苦难的日子终于结束,我们走进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被安排在新的工作岗位,分管学校教学工作,协助校长处理学校日常事务,我努力为神圣的希望而风雨兼程,适应新环境,力求新突破,创造新希望。

我的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有效教学,保证质量”这个主题,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创新教法为手段,以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抓好教学监控,加快教育科研步伐,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011年度上半年,主要是团结高三一班人,在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狠抓高考备考工作,一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6月25日,高考成绩揭晓,虽然存在最高分旁落、文科缩水、一本总数偏少等诸多遗憾,但总体上还是完成了我们应有的任务。文科全县前5名我校占2人,前10名占5人,前21名占11人,理科全县前5名我校占2人,前10名占4人,前20名占9人,过600分27人,占全县的一半,重点上线76人,占全县41.08%,一批上线数居全市同类高中第二,上线率居全县第一,各批次上线均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占有领先位置,占全县应有地位。我校连续第16年被授予荆州市高考优胜单位,高三数学、理综备课组被评为荆州市优胜备课组,张绪国、张甫鑫、张祖新、代虎堂、何珍群等五位同志被评为荆州市先进工作者,高三语文备课组、理综备课组被评为江陵县高考优秀备课组,代静、张新坤、汤应齐、张祖新、杜芹等五位老师获2011年县高考十佳教师称号,还有几十位教师获2011年县高考优胜学科教师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关于常规管理等环节,因为诸多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能够有效的改变和推进,初步建立的课堂教学常规很大程度上没能得到落实。经过暑假一个多月艰苦的高一、高三走访、组班、报名等,我们步入了新的学年,终于能够在新的学年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推动。

2011年度下半年,新学期伊始,我就初步形成了“以‘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为契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比武和教学反思活动,进一步提高老师们的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思路,并及时与主要领导和教学一班人沟通,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构思已久,能否兑现,心中充满了忐忑。

10月10日,经过教育局党委严肃认真竞岗考察确认的学校新一届中层领导班子全部到位,以教科信息处牵头,一场学校历史上史无前例、轰轰烈烈的“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拉开序幕,虽然对比其他学校我们起步晚了一点,虽然我们的硬件设施对比其他学校落后不少,但是我们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强大的工作专班,争取添置了部分电教设备,按照既定计划,分三个阶段,于12月12日,完成了所有在讲台老师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目前正在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总结表彰阶段。

教科处朱中文主任在“比教学”的工作总结中这样写到:

截至12月12日,应参加127人,实参加127人,参与率100%,标志着为时一个半月的江陵二中“比教学”第三阶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以老师全员参与“比”为主线,通过“评”与“思”,以期实现提高课堂效率、转变教学观念的目的。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一个半月里,课堂信息技术的使用,比我校历史总和都要多;公开课的节数,比过去两年的总和都要多。

随着活动的深入,特别是各学科骨干教师和蹲科领导率先垂范的带动,老师们由活动之初的被动“参与者”,逐渐转变为先进教学理念的“践行者”。各活动小组积极组织听课、评课、反思,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服务,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的变化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本阶段活动中,最令人感动的仍然是那些“不讲公开课好多年”的教师。他们大多是在学校资格老、经验丰富、号召力强的各个学科的“精神领袖”,但是他们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制作课件的方法,有的甚至是请教电脑的基本操作。杨光荣老师、王祖兵老师、齐保国老师、李良龙老师等,他们都是年近五十的老师,但是仍然努力在紧跟时代的步伐,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为年轻人做了很好的表率。

如今的江陵二中的课堂,已经有部分教师实现了教学手段的“革命”。众多教师积极主动的尝试“触电”,以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

“比教学”活动是为了更新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优化老师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次推动,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一扫而过,我们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工作常态,并从教学常规、青年教师培养、教科研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寻找适合我们的教学管理模式。

12月底,我们通过学校第九届教代会,进一步修订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老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条例,“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等常规管理制度,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落实,不断规范。

在过去的工作中,因为精力和能力问题,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同志们的共同配合和认真监督。

1.教学管理的精力不集中,体制需要优化。因为学校体制、机制仍然不够健全,新的校委会仍处于磨合期,我时常感到自己精力不济,严重影响教学管理的本职工作。我特别渴望能够形成三条线(德育、教学、后勤)、三个面(高一、高二、高三)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协作的工作体系,但是始终难以实现。我特别希望看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良好工作作风、工作状态和工作效果,但是时常感到不够满意。另外,学校要根据时代的需要相应成立招生考试和课程改革办公室,配备足够人员,从事学籍管理、招生考试、学分认定、综合实践等工作。

2.教学评价机制仍有随意性,需要修订完善。随着生源状况的恶化、市县评价体系的改革,我们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迫切需要进行修正,以引导老师们的正确管理和教学工作。我们生源质量复杂,不得不在班级设置上划分若干层次,如何健全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调动所有层次班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如何建立对所有老师完整的评价体系,必须涵盖师德素质、管理效应、教学效果、科研成果等各个方面,让真正踏实工作、卓有成效的老师脱颖而出,把他们树立为学校发展的中坚,我想我们才真正拥有了活水源头。

3.教学研究氛围不浓,还没有找到有效的管理办法。一个充满书香氛围和学术气息的校园才能进步,才能发展,教育科研和教育信息化是无法抗拒的历史潮流,我们要进一步激发教学思维,创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成本,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充满睿智和思想、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扎实的工作作风的一大批骨干教师队伍。但是我们在推动班级“书香阁”、青蓝工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还刚刚起步,对于各年级集体备课的方法和形式不能实现根本突破,虽然通过从书本、网络了解到先进学校的先进经验,通过派代表实地考察学习,感受名校的风采,通过学校补贴引导老师采购现代教育设备,更新教育管理和教育方法,但是收效并不十分理想。

三、日久弥坚:最难舍的生命舞台

以身示范,追求卓越,虽然平凡,绝不平庸,既为人师,问心无愧。教育形势日新月异,教育和考试要求也在逐年变化,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我深知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还相当有限,必须加强学习,认真反思,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历史潮流之中,努力做一个名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日久弥坚,讲台仍是我最难舍的生命舞台,既然选择了这个舞台,就要做一个优秀的舞者。

本年度我继续尝试新课程教学,亲自编写导学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见成效,努力挤出时间阅读文献和进行教研创作,虽然疲惫,但收获颇多。2010年10月随荆州市教科院到山东潍坊进行了为期10天的教育考察,感触深刻;2011年10月应邀参加在湖北武汉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年会,聆听了包括高考命题专家杨宁一、刘芃等关于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报告,真有些醍醐灌顶的感慨;2011年12月又带着我们部分班主任代表到湖北名校襄阳四中进行了短暂的考察,深感我们的差距。回到学校,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借鉴和学习,同时积极撰写学习体会和反思文章,以书面形式与本校老师交流,力图引导老师们适应新形势,创新新理念,优化新教法,在“比教学”活动中得到了老师们的配合。个人也在“比教学”活动中,通过深入思考,亲身示范,给同学们和老师们展示了一节别样的高三试卷评讲课,有关教案和体会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虽然自己所带的是一个文科普通快班,但是在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能够自觉完成各项教学环节,亲自完成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所有电子备课教学案,并储存了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并在荆州市高三质检、高一高二学年调考中参与了许多重要命题研究。

遗憾的是,因为自己精力和能力的原因,本年度在教研这块做得很不够,没能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在今后要努力完成任务,我深信,教育科研是提升个人素养和品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学校品牌和形象的重要动力和标志。

有朋友不断的调侃,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事情也是永远做不完的,凡事不要过于较真,我知道是对我善意的提醒和批评。铭记历史,是为了照亮未来的行程;回顾过去,是为了今后路程走的更加坚定。我非常愿意和大家一道,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奋力拼搏,不断前行。

2012年1月5日

点击返回:《残烛人生炼成记》